学院自1959年成立以来,始终立足航天、服务国防,聚焦国家战略发展和学校办学定位,形成了优秀的育人传统。新世纪以来,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,学院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,建设具有国防航天信息领域特色、世界一流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,依托一流科研环境,培养电子信息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。新时期,学院面向教育新使命,立足新发展阶段,贯彻新发展理念,以“双一流”建设为引领,完善本研一体的杰出人才培养体系,探索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机制,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杰出人才。
学院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:1959年成立无线电工程系,设通信、电视、电真空三个五年制本科专业;1962年无线电工程系设置雷达和通信两个专业;1977年开始招收通信系统工程、信息工程及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生;1996年无线电工程系更名为电子与通信工程系,招收通信工程、电子信息工程、应用电子技术和微波技术本科学生;2004年通信工程(微波技术方向)正式招生,2007年设立信息对抗技术本科专业,2008年设立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,2009年设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本科专业,2020年设立智能测控工程本科专业。学院现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、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二级学科,通信工程、电子信息工程、信息对抗技术、遥感科学与技术、电磁场与无线技术、智能测控工程六个专业和智能信息工程新型辅修专业。
学院立足学科自身科研优势,积极建设金专、金师、金课、金教材,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,健全人才培养模式,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全面提升专业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。学院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,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1门;省级教学名师2人、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、省级教学团队3个;“十二五”以来出版教材、专著、译著70余本,获国家级教材建设二等奖4项、省级教材建设奖项4项,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“十四五”规划教材4项,获批新形态教材4项。
学院贯彻新发展理念,以“双一流”建设为引领,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着力培育高水平教学成果,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。2022年学院本科教学评价状态位居全校第二,近五年,国家级教学竞赛中获奖37项,省部级教学竞赛获奖23项。
学院树立“以人为本”的教育理念,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,多渠道、多层次、全方位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。学生多次在“互联网+”、“挑战杯”、“大唐杯”、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、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数学、英语、物理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。